古代茶葉烘焙文化

古代茶葉烘焙文化

31閱讀 2019-03-08 02:18 文化

干燥

工具


棨、樸

棨,又叫錐刀,用堅實的木料做柄,用來給餅茶穿洞眼。

樸,又叫鞭,竹子編成,用來把茶餅穿成串,以便搬運。

焙、貫、棚


焙:地上挖個深二尺、寬二尺五寸、長一丈的坑,上面砌高二尺的矮墻,用泥涂抹平整。


貫:竹子削制成,長二尺五寸,用來穿茶烘焙。

棚:又叫棧,用木做成架子,放在焙上,分上下兩層,相距一尺,用來烘焙茶,茶半干時,由架底升到下層,全干,升到上層。

古代干燥工藝

團茶水份若未干,易發(fā)霉敗壞,難以存藏故須焙干以利收藏。掠干后的團茶,先用棨(錐刀)挖洞,再用竹樸將已干的茶穴打通,最后用一根細竹棒將一塊塊的團茶串起來,放在棚(木架)上焙干。焙爐掘地二尺深,寬二尺半,長一丈,上有低墻。焙茶的木架高一尺,分上、下二棚,半干的團茶放在下棚,全干燥后則移到上棚。

現代干燥工藝

現代茶餅的干燥分為:日光自然干燥、日光室內干燥和適用于雨季或無日光之時采用的烘焙干燥。在傳統(tǒng)普洱茶制程中,或中高端普洱茶制品中,多以日光自然干燥為主,日光室內干燥和烘焙干燥法,多用于批量機械制茶生產。

古代茶葉烘焙的起源

上一頁:2019春茶發(fā)芽了

下一頁:實至名歸!周公山本山生態(tài)茶園,榮登“中國大美茶山”首批榜單

相關閱讀

昌寧紅茶簡介
430閱讀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